订购电邮:order@theta-gene.com
技术支持:support@theta-gene.com
Theta Protein Refolding Kit
组分
Buffer 1 | 11 mL | Buffer 10 | 11 mL |
Buffer 2 | 11 Ml | Buffer 11 | 11 mL |
Buffer 3 | 11 mL | Buffer 12 | 11 mL |
Buffer 4 | 11 mL | Buffer 13 | 11 mL |
Buffer 5 | 11 mL | Buffer 14 | 11 mL |
Buffer 6 | 11 mL | Buffer 15 | 11 mL |
Buffer 7 | 11 mL | DTT | 1 mL |
Buffer 8 | 11 mL | Glutathione, reduced | 1 mL |
Buffer 9 | 11 mL | Glutathione, oxidized | 1 mL |
1. 产品概述
· 用途:用于从大肠杆菌表达的包涵体中复性重组蛋白,通过筛选15种不同缓冲液条件,快速确定最佳复性参数。
· 优势:采用部分因子实验设计(fractional factorial matrix),简化条件优化流程,节省时间和资源。
· 适用对象:需从包涵体回收活性蛋白的研究人员,适用于实验室规模到中试生产。
2. 原理
· 蛋白质复性:包涵体中蛋白质因折叠中间体聚集而失活,复性需克服聚集并促进正确折叠。
· 关键影响因素:
o 离子强度、pH、温度、氧化还原状态、去垢剂(如Triton X-100)、辅助因子(如精氨酸、蔗糖)及分子伴侣(如谷胱甘肽)。
o 不同缓冲液组合通过调整上述参数,抑制非特异性聚集并促进折叠途径。
· 实验设计:15种缓冲液覆盖13个关键变量(如pH、盐浓度、去垢剂、氧化还原系统),通过统计学分析筛选主要影响因素。
3. 试剂盒组件
· 缓冲液(1-15):各11 mL,含不同pH(6.0或8.5)、离子强度、辅助因子(如精氨酸、蔗糖)、去垢剂(Triton X-100、PEG 3350)及变性剂(盐酸胍)。
· 氧化还原系统:
o DTT(用于还原环境):添加到缓冲液1,3,5,7,9,11,13,15。
GSH/GSSH(氧化还原对):添加到缓冲液2,4,6,8,10,12,14,模拟细胞内氧化还原环境。
· 储存条件:DTT溶液4°C保存,GSH/GSSH溶液-20°C保存。
4. 实验流程
1) 任务1:基础缓冲液筛选
a 包涵体处理:
o 纯化包涵体并溶解于8M尿素(含DTT)。
o 调整蛋白浓度至1 mg/mL。
b 复性反应:
o 向15管缓冲液(每管950 μL)中缓慢加入50 μL变性蛋白,轻柔混匀。
o 4°C或22°C孵育1小时,离心分离可溶性与沉淀部分。
c 结果评估:
o 功能活性检测:直接测定蛋白活性(首选)。
o 免疫印迹/SDS-PAGE:分析可溶部分中目标蛋白含量。
o 体积排阻色谱(SEC):区分正确折叠与聚集蛋白。
d 数据分析:
o 构建表格对比各缓冲液条件的影响因子(pH、盐、去垢剂等)。
o 计算各因子的“相对效应值”(Relative Effect),确定关键参数。
2) 任务2:缓冲液优化
a 条件优化:
o 根据筛选结果,调整关键因素(如pH梯度、盐浓度范围)进行多水平测试。
o 评估高浓度蛋白(>1 mg/mL)下的复性效率。
b 规模化复性:
o 稀释法:适用于小规模(1-20 mg),需后续浓缩。
o 透析/超滤:适用于大规模(>20 mg),逐步去除变性剂。
o 示例:动态透析法(48小时梯度置换缓冲液)。
5. 补充方案
1) 包涵体纯化
步骤:
o 破碎细胞后离心收集包涵体。
o 用含4M尿素、去垢剂的洗涤液去除杂质。
o 溶解于6M盐酸胍或8M尿素(含DTT)。
o 关键点:优化洗涤条件(尿素浓度、去垢剂)以提高纯度。
2) 提高可溶性蛋白产量
o 培养基优化:测试不同培养基(如Turbo Broth™)对蛋白可溶性的影响。
o 分子伴侣共表达:诱导GroEL/GroES等伴侣蛋白,促进正确折叠。
6. 注意事项
n 储存与稳定性:GSH/GSSH需分装避光保存,避免反复冻融。
n 实验验证:复性效率需通过功能活性验证,避免仅依赖SDS-PAGE结果。
n 规模化挑战:高浓度复性需防止聚集,建议结合透析与梯度稀释。
7. 应用与限制
n 适用场景:重组蛋白药物开发、酶学研究、抗体生产。
n 局限性:无法保证所有蛋白成功复性;需结合后续纯化步骤去除杂质。
总结:Theta试剂盒通过系统筛选与优化,为包涵体蛋白复性提供高效解决方案,平衡了实验效率与结果可靠性。用户需结合具体蛋白特性调整条件,并优先通过功能活性验证复性效果。